顯示具有 資料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資料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

[MySQL]Python連結MySQL---查詢篇

當我們連結資料庫後呼叫cursor()時便會建立一個cursor.MySQLCursor的物件,靠它可以很方便的操作資料庫。
其中最常見的就是execute()
MySQLCursor.execute(operation, params=None, multi=False)
顧名思義,這個方法是用來執行MySQL的命令,舉凡插入、查詢、刪除等都是要靠它。我們來看看它的使用方法吧:
cursor.execute("SELECT * FROM students")


這樣就是一個簡單的要求讀取students資料表內所有資料,不過執行這一行可能連一點回應都沒有,因為我們還需要呼叫fetch類的方法把資料取進python裡,這邊先暫時不提如何fetch,讓我們專注在execute上。

如同sqlite3套件,你也可以先將比較常用SQL命令打好,等到execute時再加入參數,例如:

#方式一
insert = ("INSERT INTO student (name, birthday, age) VALUES (%s, %s, %s)")
data = ('小明',datetime.date(1998, 3, 23),15)

cursor.execute(insert, data)

#方式二
select = "SELECT * FROM student WHERE age = %(age)s"
cursor.execute(select, { 'age': 15 })

如果資料量大,可以採用另一種方法executemany,例如:

data = [('小胖', date(1998, 2, 12)),
('曉華', date(1998, 5, 23)),
('小明', date(1998, 10, 3))]

insert = "INSERT INTO student (name, birthday) VALUES (%s, %s)"
cursor.executemany(insert, data)

executemany的作法是將所有資料嵌入SQL命令裡,例如範例內的程式會變成:

INSERT INTO student (name, birthday) VALUES ('小胖', 1998-2-12),('曉華', 1998-5-23),('小明', 1998-10-3)

先前不知道在裡哪看到的文章,有提到在所有SQL批量插入的方法中,將所有資料塞在同一個命令是最快的方式。不過我想SQL命令在長應該也有個限度,不過我現在找不到那篇文章了…

fetchall()、fetchone()


當我們發出查詢命令之後,要將資料取進python做使用可以使用fetch類方法,最簡單的就是先前文章提到的fetchall(),他會以list的方式回傳所有資料或者是空list(無資料)。

另一種方式是一次取出一筆:fetchone(),若沒有資料便會回傳None,事實上根據官方文件,fetchall()也是用fetchone()來實作的

cursor.execute("SELECT * FROM students")
row = cursor.fetchone()
while row is not None:
print(row)
row = cursor.fetchone()


另外有一種簡便的方式可以替代fetchone()

cursor.execute("SELECT * FROM students")
for row in cursor:
print(row)

最後要介紹的,cursor也如同sqlite套件裡的兄弟一樣提供兩個有用的屬性:

rowcount:提供上次操作所影響的筆數,此屬性僅限用於UPDATE和DELETE命令

getlastrowid:提供最後一個插入值的ID



意外的也來到第7篇了。雖然把文章寫出來,但果然都沒記到腦袋,時常翻閱。不過這樣其實也蠻方便的,哈哈。

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

[MySQL]Python連結MySQL---連結篇

前面的文章大概提到要怎麼從MySQL獲取資料,今天我們先專注在連結的部分。
import mysql.connector
c = mysql.connector.connect(user='root', password='1234',database='employees')
#資料庫處理
c.close()

一個標準的資料庫操作大概如上,先以connect()連結並取得資料庫物件,待操作後呼叫close()來關閉與資料庫的連線。

其中connect()內的參數有21種之多(文後有介紹),常用的大概就是帳號、密碼、選取資料庫、資料庫HOST、PORT這五種。但如果你需要使用大量的參數,可以參考以下的連結方式:


import mysql.connector
config = {
'user': 'root',
'password': '1234',
'host': '127.0.0.1',
'database': 'employees',
'autocommit': True,
'raise_on_warnings': True,
}
c = mysql.connector.connect(**config)
#資料庫處理
c.close()


如此可以將設定部分都移到檔頭甚至是另外的檔案方便做處理。

如果我們臨時想做切換帳號的動作呢?最直覺的想法應該是close原來的連線後再重新建立新的,不過可以不用這麼麻煩。直接呼叫config(參數如同connect())後再呼叫reconnect()重新連線即可

import mysql.connector
c = mysql.connector.connect(user='joe', database='test')
# 以'joe'帳號登入
c.config(user='jane')
c.reconnect()
# 現在改以'jane'帳號登入

如果只是想改變所選擇的資料庫比較簡單:

c.database = 'teacher'
#改為讀取teacher資料庫

print(c.database)
#此結果會顯示出目前所選取的資料庫為何

其他如帳號、連線位置等皆可以同樣方式做查詢,但無法修改(修改一定得重新連線)

如果我們想偵測是否有與MySQL做連結,可以使用is_connect(),結果會回傳True/False

mysql.connector.connect()參數詳解

有空白的就是我不懂是甚麼意思XD,基本上會用到的也就那些。另外前三個後面有括弧,那個是套件設計者佛心來的,為了讓這個套件可以相容其他同樣也是Mysql連結python設計的,所以參數名互換是可以的。
[http://dev.mysql.com/doc/connector-python/en/connector-python-connectargs.html]


參數名

預設值

說明
user(username*)資料庫帳號
password(passwd*)資料庫帳號的密碼
database(db*)想要連線的資料庫名稱
host127.0.0.1資料庫伺服器位置(預設是本機電腦)
port3306連結資料庫的port
unix_socket
use_unicodeTrue是否用unicode
charsetutf8資料庫使用編碼集
collationutf8_general_ci資料庫使用編碼
autocommitFalse是否自動交易(commit)
time_zone設定時區
sql_mode
get_warningsFalse是否獲取警告
raise_on_warningsFalse當例外發生時是否中斷
connection_timeout連線等待時間
client_flags
bufferedFalse是否cursor物件在執行查詢後立刻獲取查詢結果
rawFalse查詢結果是否使用原生資料格式,而非python資料格式
ssl_caSSL憑證授權
ssl_certSSL憑證檔案
ssl_keySSL的key

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

[MySQL]Python連結MySQL (包含python3.3)

        先前的文章有提到關於python使用MySQL的部分,但一年前用python3以上去連結MySQL對我這種技術新手簡直是惡夢,所幸當我從另一個噩夢(兵役)走出來的時候MySQL官方已經提供解決方案了,官方ㄋㄟ!!!相容於Python DB API,所以如果會用內建的sqlite3模組的話會更好上手,用法差不了多少。

下載位置:http://dev.mysql.com/downloads/connector/python/

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用最潮的python3.3+64位元的話,可能得要用命令列來安裝
首先在上面的網頁的select platform選擇Platform Independent
然後下載Zip 的壓縮檔
解壓縮到你想要的地方,比如說D槽
進入命令提示字元(CMD),到剛才解壓目錄的路徑

打入安裝命令:python setup.py install

應該是不會有甚麼問題,有的話大概是忘了裝Distribute套件或是沒設系統路徑吧

裝好就先來實驗看看

import mysql.connector as sql

conn=sql.connect(host='localhost', user='root', passwd='')
c = conn.cursor()
a = c.execute("SHOW DATABASES")
for row in c.fetchall():
print(row)

其中user是MySQL帳戶,passed則是密碼,執行成功的話應該是會出現目前在MySQL內有那些資料庫。基本上以上的程式碼可以解決大部分的需求了,稍微頗析一下分別是甚麼意思。

mysql.connector.connect()

自然就是跟MySQL做連線,裡面可用的參數落落長(詳細可看這裡),但常用的大概就四個: host = 伺服器位置
user = 帳戶名
passed = 帳戶密碼
database = 選取的資料庫名


mysql.connector.cursor()

傳回資料庫游標物件(MySQLCursor()),要對資料庫下命令必須要使用這個物件,這個物件可以衍生下面兩種常用的方法

 

MySQLCursor.execute()

對資料庫下命令,範例內的"SHOW DATABASES",顧名思義就是秀出所有資料庫名字。
如果要看某table內容可以下:"SELECT * FROM xxx"


MySQLCursor.fetchall()

執行命令後還需要將資料取出來,所以執行fetchall(),意思是一次將所有資料全部取出,python會自動將資料以list的方式取出



今天大概就介紹到這邊,以後會四個部分做詳細介紹:connect、execute、fetch、error
另外小弟經驗也沒有很老道,也懇請各位指正錯誤,讓大家可以一起學習進步,感恩

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

python3資料庫解決方案

P.S.此文件會持續不斷更新


SQLite

Python3裡就有內建SQLite的讀寫模組

MySQL

很遺憾,Python3對MySQL似乎沒有比較有完整的原生套件,目前最接近目標的是oursql
2012.12.29
目前MySQL官方自己主動推出套件,強調全部都使用python撰寫,安裝不須使用C的編譯器,而且依照python DB API規範,所以會用sqlite的人應該會用得很開心,詳細介紹如下
[http://nopython.blogspot.tw/2012/12/mysqlpythonmysql-python33.html]

[oursql 0.92]
下載位置--->https://launchpad.net/oursql/py3k/
說明文件--->http://packages.python.org/oursql/

但目前這份套件卻還沒幫Python3.2做獨立安裝套件,,只有3.1的,所以要自行安裝。但由於裡面用到Cython,所以還要弄C的編譯器,要設定MySQL路徑...安裝步驟繁瑣,看到就軟掉了...

[MySQL-python-1.2.3]
下載位置--->http://www.lfd.uci.edu/~gohlke/pythonlibs/#mysql-python
說明文件--->http://mysql-python.sourceforge.net/MySQLdb-1.2.2/

這個套件是python2時代最受歡迎的MySQL套件,發展超過五年,也相當的穩定,網路上文件爆多,然而最大的缺點是它開發的步伐相當緩慢(從1.2.2到1.2.3就花了三年...),因此期待它變出python3的版本可望而不可及。所幸網路上總是有熱心人士,不只改寫成Python3的版本,還幫你包成獨立安裝檔,真的是佛心來的。不過相對的,由於是非官方作品,可能會有些網路現有資料所沒有紀錄的錯誤,故要小心使用。我自己用目前簡單的試用是沒甚麼問題。

Firebird

據說這個是三大免費資料庫中(PostgreSQL、MySQL、Firebird )中速度最快、彈性最好的資料庫,且同時支援如MySQL的伺服器式或是sqlite的嵌入式應用。然而文件卻少得可憐,連官網說明文件說是亂寫也不為過。在Python2有穩定的套件,在Firebird官網裡可以找到。但Python3目前只有下面這一套:

[firebirdsql 0.63]
下載位置--->http://pypi.python.org/pypi/firebirdsql/0.6.3

這一套我有安裝成功,但使用上一直搞不懂它執行的邏輯在哪裡,是說連原資料庫的相關資料都很少...等這套件在發展一段時間會再去研究,也許會是一顆尚未雕刻的璞玉。

泛用型兵器